近日记者来到大连保税区采访,管委会工作人员提供的一组数字令人振奋:今年一季度,大连保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2亿元,同比增长24.6%;市场交易额201亿元,增长20.36%;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79.48%;引进内资31.5亿元,增长45.2%;固定资产投资8.96亿元,增长55%;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增长10%。在历史罕见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前,作为东北开放高地的大连保税区,向全市人民交出了这样一份喜人的成绩单。
重拳出击向危机“宣战”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大连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前沿阵地,大连保税区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区内绝大多数企业受到较大冲击,部分企业订单锐减;个别企业开工不足,部分员工放假或轮休;企业投资大幅减少,招商难度不断加大;各项指标增长乏力,个别指标面临负增长的压力。为了有效应对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大连保税区立足区域优势,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挑战的有效举措,重拳出击向危机“宣战”。
去年底,保税区推出“抓机遇促发展”的12条优惠政策,内容涉及专项资金扶持、总部经济资助、固定资产投资扶持、招商奖励、税收、行政事业收费减免以及扩大就业扶持等7个方面。其中包括:设立年度预算规模为1亿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吸引重大项目入区,促进保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对企业的扶持方式包括一次性资金补贴和核心设备贷款贴息;设立年度预算规模为500万元的物流业扶持专项基金,帮助受到危机冲击的“重灾区”航运业、第三方物流、运输业度过危机;设立年度预算规模为5000万元和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帮助区内企业发展环保产业和引进急需专业人才,等等。此外,从2008年12月1日起,凡在大连保税区新注册的企业,实行保税区财政代缴工商注册登记费、公告费、工本费等行政收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政策一经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08年末,大连保税区新批外资项目170个,内资项目497个。艾美凯博电线电缆、万邦大厦二期、中石油码头、中燃航运公司等大项目签约进驻,港湾集装箱码头、海港庆丰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持续增资,“东北开放高地”在经济危机中魅力不减。
夯实基础待奋飞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如何“保增长、创思路、谋发展”,化危机为今后发展的良机,一直是大连保税区全体工作人员深深思考的问题。管委会主任卢林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充分估计到可能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挑战,更要充分看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起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和大局观念,科学把握特殊经济区域发展大趋势,牢牢抓住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这个中心,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继续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巧借危机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代服务业、石化产品储运分拨贸易产业、临港加工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五大产业,力求在保税港区运作、二十里堡综合配套区建设、保税功能区整合发展、新港油品储运基地建设、区域软环境建设等五大方面实现全新的突破,成为全体保税区人的共识。
大手笔的夯实基础、迎接未来保税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不断出台。
为更好地发挥保税港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解决保税港区“港大区小”、加工用地不足的瓶颈问题,金州二十里堡6.9平方公里土地以整建制划转大连保税区作为产业区开发建设用地成为大窑湾保税港区二十里堡产业功能区,为保税区整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目前,该项目的规划、划转、建设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重组、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机遇,保税区转变招商引资思路,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充实招商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招商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外招商宣传,积极扩大信息来源,实行代理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吸引更多的实力强、质量高的项目入区发展。
中国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4月21日正式揭牌。这也是迄今为止大连保税区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之一,也是中石油为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海上油气战略通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的重大举措。注册资本26亿元,总投资超过100亿的大连液化天然气项目,不仅对缓解东北地区天然气供应严重短缺局面,实现东北地区能源供应多元化,构建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有积极意义,而且对调整其能源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带动下游天然气利用项目,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这些具有强力拉动作用的大项目的实施和发展战略的适时调整,保税区人相信,化“危机”为“机遇”的大连保税区,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