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三市第六次党政联席会议16日下午在惠州举行,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工作,并签署了4项合作协议,审议通过了有关事项。三市决定近期共同推进9项重点工作,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珠江口东岸地区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深圳市市长许勤,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市长陈奕威出席会议。会议签署的4项合作协议分别是:《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补充协议四》、《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共建深莞惠区域创新体系合作协议》、《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作协议》、《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三地文化联动合作协议》,在涉及三地紧密合作的重大事项上达成了共识。
会议指出,推进深莞惠经济圈建设,是深圳、东莞、惠州三市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对加快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实力、提升民生水平的一个有力推动。自2009年2月三市共同签署《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莞惠扎实推进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各领域、多层次的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签署实施了各类合作协议49项,共同推进了38项重大工作事项,在规划合作、产业衔接、跨界河流治理、“断头路”对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深莞惠一体化合作,已经取得了‘1 1 1>3’的成效,三市不断加强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的最重要保障。”王荣充分肯定深莞惠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他表示,新形势下,深莞惠三市要共同落实好省党代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密切合作,趁势而上,主动作为,确保按照既定目标完成规定任务,力争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走在前面:
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更见成效,加快形成高度便捷的“一小时都市圈”,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深莞惠城际之间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线建设,彻底打通连接三市所有“断头路”,继续发展跨界公共交通服务,形成“网络完善、运行高效、无缝衔接”的城际综合交通体系。
二是在产业深度整合上要更见成效,加快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对三地合作的一些重大产业项目,要加强对接、分工合作、加快推进,力争尽快落地、尽快投产、尽快见效,实现三地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努力打造代表广东和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产业集群。要大力推进“双转移”战略,实现产业的梯度发展与整体提升。
三是在重点区域开发上要更见成效,加快打造引领三市合作发展的新型战略平台。当前要重点加快推进前海、“坪新清”片区、坪山-惠阳(秀山)经济合作区、环大亚湾滨海旅游经济区等“四个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要通过倒排工期、设定阶段性目标、强化督促考核,倒逼推动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见到明显成效。
四是在服务共享对接上要更见成效,加快提供高质量的一体化公共服务。要以加强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打破地域观念和行政体制障碍,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对接,让三市老百姓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就业保障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五是在推动区域生态建设上要更见成效,加快共建珠江口东岸“绿色发展”示范区。当前,重点要深入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把珠江口东岸打造成为人居环境最优的区域,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深莞惠经济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特别是要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综合治理;加强新能源汽车等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
会上,许勤通报了深圳市推进深莞惠经济圈建设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深圳市领导吕锐锋、吴以环,市政府秘书长高振怀,东莞、惠州市有关领导出席了联席会议。
深莞惠经济圈加快推进
在16日下午召开的深莞惠第六次党政联席会议上,市长许勤通报了深圳推进深莞惠经济圈建设的情况。他表示,深圳将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本次会议的要求,继续加强与东莞、惠州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把深莞惠经济圈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更大贡献。
进展:基本实现跨市道路互联互通
据介绍,深圳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快推进深莞惠经济圈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发展规划编制衔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联合建立了三市共同编制规划工作机制、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磋商机制和三市规划信息共享平台。《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等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将深圳与东莞、惠州的合作作为深圳构建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的重要部分,纳入深圳“十二五”规划纲要、各专项规划和区级规划中。
二是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促进要素更便利流动。跨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深莞、深惠间新建或改扩建的8条对接高速公路,6条对接城市主干道项目建设按计划进度顺利推进,基本实现跨市道路的互联互通。区域公共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深莞、深惠间6条跨界公交化运营班线投入营运,深莞、深惠交界处6个收费站全部撤销。积极推动港口与航空合作,深圳港、虎门港、惠州港联合研究制定三地港口合作发展规划,深圳机场与东莞和惠州的客货运输网进一步完善。
推动区域能源资源保障合作,岭澳核电二期2号机组等大型电源项目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顺利推进,东江水源二期工程完工,三市边界地区饮用水源共联共享与互备应急机制初步建立。
三是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增强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合作,TCL集团与深超科技共建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首期建成投产,深圳比亚迪、华为、华硕等分别在东莞、惠州投资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加强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合作,深圳机械、钟表等行业协会牵头,在东莞惠州设立多个产业转移园。加强服务业领域合作,推动金融、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向东莞、惠州辐射服务。
四是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打造珠江口东岸优质生活圈。推进深莞惠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行数据共享,联防联治。深入开展界河及跨界河流综合治理,深圳境内跨界河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水系污染治理等工作均按省政府年度目标要求顺利推进。积极改善空气质量,全面推广国IV汽油,率先开展PM2.5数据监测和公布。深圳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255辆,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万吨,将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和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推动三市共建区域生态廊道和区域绿地,促进区域绿道联网。
五是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共享互通,着力改善民生。实现医疗服务“门(急)诊病历一本通”,三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结果互认,三市食品行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卫生培训合格证明互认。社会保障体系初步互通,养老保险实现无障碍转移,医保异地结算全面实现。文化教育领域合作深入推进,共同推动基础教育资源三市共享和职业技能教育合作。市场监管、人口管理、警务协作等社会管理领域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议:《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年底前发布
今年是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的最后一年。就下一步推进深莞惠经济圈建设,许勤建议,一是要确保完成省“四年大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对各种量化指标进行全面检查。二是要加快《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编制审定工作,确保年底前发布。三是要加快坪山—惠阳(秀山)经济区和“坪新清”片区等重点区域协同开发,探索推进深莞新城开发,建立健全合作协调机制,加大推进力度,争取早见成效。四是要深入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加强水环境、大气污染治理,联手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五是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警务等各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一小时生活圈” 迈向“半小时”
今年是《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的第四年,亦是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四年大发展”的收官之年,三市领导聚首惠州,达成共识:以目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深莞惠经济圈建设正进入全面纵深发展阶段。
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深莞惠一体化惠州受益最大
2009年《珠三角规划纲要》出台后,三市合力推动深莞惠经济圈建设,惠州由此踏踏实实地步入珠三角。四年来,惠深沿海高速、潮莞高速惠州段、广河高速惠州段建成通车,随着与深莞交通的无缝对接,惠州迅速步入珠三角核心区域。由此,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喜不自胜,他称,推进深莞惠一体化,惠州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举例称,此前惠州到东莞一个半小时,潮莞高速修通后车程缩短为一小时,在建的莞惠城轨修通后,车程更将可缩短为半小时。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惠州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其七成以上均来自深莞两市。
交通的无缝对接,堪称深莞惠经济圈建设以来最大的收获,这一点三市领导一致认同。目前从莞高速、广惠高速东延线、惠深高速扩建、莞惠城轨、深惠城轨等均在建或积极推进中,三市间所有断头路打通、开通多条跨市公交,三市间的“一小时生活圈”正向“半小时生活圈”迈进。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破除地域观念三市错位融合
过去四年来的共力推进,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称之为三市“破除地域观念,互联互通错位融合”的过程。其间三市在产业转移和升级过程中的取长补短、错位发展,堪称合作之典范。
TCL集团与深超科技共建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首期建成投产,这是深惠两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合作的成就,也进一步完善了深莞惠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链;产业转移过程中,深圳每年向莞惠转移产值400—500亿元。莞惠两市则联手共建惠东、龙门两大产业转移园,迄今已累计投入开发资金23.3亿元,签订入园项目138个投资总额236.8亿元,其间建成投产项目75个,实现工业产值228亿余元,吸纳就业人口2.3亿元。
迄今深莞惠三市共签署20项合作协议,确立47项重点合作事项。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表示,将继续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与深惠两市携手合作,全力推进各项协议的落实,推进重点合作事项的落实。
深莞惠一体 民众得实惠
初步统计,深莞惠地区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1279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8335亿元,累计增长4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8年的1087.6亿元增至2011年的1815.6亿元,累计增长6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6.5万元增至2011年的7.9万元,累计增长超过20%。
经济圈的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带来民生投入逐年增长,以惠州为例,2009年至2011年,惠州在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达330亿元。这些投入正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民众的生活,民众从中真切感受到深莞惠一体化所带来的便利、幸福和实惠。
目前,深莞惠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市警务联动协调指挥;三市共18家医院可实现医保异地结算,民众跨市看病可刷各自的医保卡,跨区域的120急救体系已然建立;养老社保实现无障碍转移,老年人优待服务实现“一证通”;商品检验、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区域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体系逐步建立。
深圳地铁有望延至惠州 环大亚湾将建滨海旅游经济区
深圳地铁或有望延至惠州——16日下午召开的深莞惠三市第六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相关事项,深莞惠三市近期将共同推进9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共同开展深圳地铁延至惠州前期研究工作。三市的合作,也催生如坪山—惠阳(秀山)经济合作区、环大亚湾滨海旅游经济区等新的地理概念。
据悉,这些重点工作包括协调解决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建设问题;加快推进茅洲河界河段综合整治、尽快确定河口制导线并强化流域环境监管执法;建立跨界河流防洪、治污联防联治机制;共同开展深圳地铁延至惠州前期研究工作;构建环大亚湾滨海旅游经济区;莞惠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中园”;加快推进坪山—惠阳(秀山)经济合作区开发建设;共同推广新能源汽车;建立深莞惠三市劳动监察执法合作机制。
拟成立专责工作组推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
在开展深圳地铁延至惠州前期研究工作方面,将开展深圳地铁相关线路(如3号线或12号线或14号线)延伸至惠州的可行性研究等轨道交通衔接的前期研究工作,建议由深圳、惠州两市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规划、交通等部门参与,成立专责工作组,共同研究推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
构建环大亚湾滨海旅游经济区
为推进深莞惠旅游一体化进程,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合作,实现旅游发展共赢,拟合作开发环大亚湾(包括大亚湾诸岛)滨海旅游资源,构建环大亚湾滨海旅游经济区,打造国家滨海旅游的核心地带。
惠州市与深圳市合作编制《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共同推进环大亚湾滨海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共同开展与香港的滨海旅游发展合作,建立密切的港深惠滨海旅游联系。开辟联系巽寮湾与大鹏半岛的海上旅游线路,共同开发三门岛,合作开发稔平半岛、大亚湾中央列岛、沱宁列岛的滨海旅游资源。
推进坪山—惠阳(秀山)经济合作区开发建设
深圳市坪山新区与惠州市惠阳区就共建坪山-惠阳(秀山)经济合作区达成了合作协议,拟在该合作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制药和先进制造业等优质产业,着力打造深莞惠产业合作示范区,两区已经成立经济合作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着手开展相关前期筹建工作。为加快推进坪山—惠阳(秀山)经济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建议深惠双方成立市一级层面上的共建协调小组,指导协调坪山新区、惠阳区开展共建合作模式研究、筹建方案编制、产业政策制定、省级重点合作区申报、收益和产值分配等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
共同推广新能源汽车打造区域合作典范
深圳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双试点城市,东莞和惠州是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比照长株潭做法,争取将深莞惠三市作为整体纳入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区域,将其打造成为省里乃至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区域合作典范。在深惠两市间先行开通1-2条新能源汽车公交线路,作为三市新能源汽车共同推广试点。
深圳地铁16号线或至东莞凤岗 下月起跨市公交车辆将获燃油补贴
交通一体化在深莞惠三市的合作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16日下午签订的有关交通运输一体化补充协议,让三地市民看到三市地理和心理距离再次被拉近的前景。根据该协议,深莞惠三市将深化边界路网对接并加快跨市公交的发展。
根据协议,深圳和东莞之间的对接项目有2项,包括深圳丹平快速路二期—东莞东深公路和加快深圳外环高速公路立项核准。深圳丹平快速路二期接东莞东深公路,项目起于深圳平湖街道鹅公岭立交,终点接东莞东深公路,全长约2公里,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线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辅道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深圳外环高速公路是纳入深莞惠三市交通合作协议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深圳段正开展勘察设计初测外业验收审查工作,项目东莞段已完成施工图设计。
东莞和惠州之间的对接项目有2项,包括拆除、重建龙溪东江大桥(龙桥大桥)和加快深莞惠三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工作。其中,为推动广受关注的三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将由深圳市牵头成立深莞惠三市轨道交通规划协调工作组,深莞两市将尽快研究确定深圳6号、11号线和东莞R1、R3号线的具体接驳方案、建设主体、投资主体和建设模式等,以及轨道16号线穿东莞凤岗段的建设主体、投资主体和建设模式等。启动深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投资方式研究等工作;适时启动深圳与惠州两市轨道交通规划衔接研究工作。
加快跨市公交发展方面,深莞惠三市自2012年6月起,将分别对本市跨市公交车辆发放燃油补贴(2012年6月以前由各市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惠州大亚湾西区与深圳坪山新区对接的西南大道-兰竹东路和石化大道-锦绣东路已于2011年7月建成通车,龙海二路-丹梓东路也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对接。根据两地群众的实际出行需求,深惠两市2012年6月前共同开展开通上述三条路的跨市公交化运营班线的前期调研工作,争取2012年底开通。
深莞惠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区域创新体系
深莞惠三市产业合作互补性强,为充分利用三市的科技、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16日下午,深莞惠三市签订合作协议,表示要发挥深圳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共同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据悉,深莞惠三市将根据“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先易后难、务实渐进,错位竞合、相互借力,共享共建、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相关工作。到2015年,完善有利于人才交流的公共服务环境,实现共性技术研发设计平台共享和异地企业研发平台同城待遇,共同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搭建科技成果交流和交易平台,鼓励企业间专利成果转让和互利共享,推动科技成果异地转化,建立共同应对知识产权壁垒预警机制;加快科技企业上市,扩大科技融资,推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数据库共享,科技管理业务对接,科技检测平台共享、结果互认;形成较完善的创新人才联合引进培养体制。
此外,到2020年,三市将努力实现深莞惠区域创新融为一体,基本建立完善的区域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实现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海洋等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打造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圈,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根据协议,深莞惠三市共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任务包括推动创新平台共享共建、创新资源开发共享、创新成果相互转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创新服务对接、创新政策协调落实等6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为推动创新平台共享共建,三市将共享共性研发设计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产学研联盟;为推动创新资源开发共享,三市将推动科技数据库共享、科技管理业务对接、科技检测平台共享;为推动创新成果相互转化,三市将共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共同应对知识产权壁垒预警机制,推动企业间专利共享和知识产权交易;为推动创新人才联合培养,三市将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联合招才引智,实现人才、人事信息共享;为推动创新服务对接,三市将加强融资服务合作,推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共享,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合作;为推动创新政策协调落实,三市将联合制定发展总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支持三市有优势的企业联合异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三市共同打造区域文化中心
深莞惠三市地缘相接、文缘相连,为推进三市文化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16日下午,深莞惠三市签订文化联动合作协议,表示将共同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文化中心。
根据协议,深莞惠三市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引人关注的是,三地将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逐步推进三地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联动,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原文传递等。推动联合建立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并实现共享,打造“深莞惠数字图书馆联盟”平台,为三地的广大读者提供文献资料传送服务。此外,三地还将建立三地演出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三地基层文化服务共享机制,建立三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鼓励深莞企业在惠兴办直供型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随着深莞惠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更有保障:根据16日下午三市共同签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作协议,深莞惠三市将从基地建设入手,从生产到市场销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实施强有力的监控,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据悉,深莞惠三市将建立完善“四项制度”为重点,健全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作机制。这四项制度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互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源头追溯和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和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
根据协议,三市均建立全面的检测制度,包括例行检测、监督检测、专项检测等制度,必要时可联合开展检测行动;凡具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的农产品,或经具法定检测资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可优先进入三市内任何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销售,当地监管部门可进行不定期抽检;对异地具资质检验后的生产基地,建立备案管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对三地的生产基地、农批市场进行全面的摸底;定期交流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态信息,每季度相互通报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总体情况。
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工作,深莞惠三市将建立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加强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制度、协作规划和联合行动计划等,形成共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此外,还将鼓励深圳、东莞企业在惠州兴办直供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按规模化、标准化、标识化要求进行生产和销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大棚、冷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推行农超对接方式,达到保障供给、价格优惠的目的。